惹怒华为,管理“大师”陈春花塌房
2022-11-01
 管理学教授陈春花遭遇的双重危机(华为门和博士学历问题)已经发酵近1个月,网络上各种舆论沸沸扬扬,有拍手称快的,有冷嘲热讽的,有挺身辩护的……。昨日,陈春花发布公开信,承认博士学位“未获认证”(假学历的另一种说法?),并向华为道歉。北大称已收到其辞职申请,学校按程序终止其聘用合同。
  
陈春花遭遇的这次网络风波,给我们的警示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。
可能在这次华为发声之前,很多普通人都不知道陈春花是谁。不过在企业圈、商界、管理学圈里,陈春花大名鼎鼎。很多企业高管对她趋之若鹜,不惜重金只为听君一言。
  
我只看过她的著作,也听人评价过她(主要是我在创业初期上过的各种商学院的教授和其他创业者)。陈教授的研究领域——组织行为学,对整个商学院体系影响至大。我认真地看了陈教授昨天发布的公开信,中间有一句还是蛮真诚的:
  
也就是说,北京大学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硕士学位的学历资格招徕陈春花教授,可谓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了。学历是不是假的,和有没有凭假学历获得教职,是学历造假问题的两个层次。因所知有限,我在这里不做评论。不过,这次以华为为首的诸多企业,突然起立发声,做软性切割,这背后的考量恐怕不仅是陈教授被曝出学历问题,也不仅是因为被网络上的不实传言困扰。
虽然人类的管理活动自以有之,但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却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。
  
这主要是因为,单个个体无法胜任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产劳动,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,来完成对连续性、规范性、精确性有要求的生产活动的各项运作。而生产运作越复杂,借助管理学来提升(获取利益的)效率的渴求就越大。过去的100年,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非正式的活动,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独立学科。问题来了——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,成为一种科学了吗?
  
管理学研究的案例中,经常被作为成功典范来宣讲的企业,像谷歌、苹果,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,经验并不可复制,甚至说如果复制,会导致灾难性后果。复制谷歌模式,极端强调通过人性化管理释放员工创造性,模仿的老板一定会苦不堪言;复制苹果模式,对产品极致追求的标准,或者套用乔布斯暴君式的管理方式,估计公司活不过下周。你能说谷歌苹果的管理方法不对吗?
  
显然不行。实际上,管理学并没有自然科学属性下判断对与不对的绝对标准。管理学,并不是一门完全科学化的学问。
  
现代的学科发展近500年来是一个不断科学化的过程。500年前,也就是牛顿时代之前,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所谓的科学,学科倒是很多。科学化,就是这个学科的基础,要基于可以观测到的实验事实;学科所有的推论用的方法,是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;得出的结论要在后续的实际观测中可重现、不可证伪,也就是说用同样的实验方法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,如果得不到,就说明这个理论不对,是可被证伪的——这就是一整套从牛顿之后建立起来的科学化的思考体系。这种科学化的思考体系,首先征服的是物理学。物理学现在科学化的程度已经大概90%以上,这个数字没有办法准确评估,至少物理学的基础理论,比如四大力学,都已经充分科学化了。
 
物理的好伙伴化学,科学化程度就相对低一些,大概占六七成;生物学,可能只有四五成;再到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,估计最多也就是两三成;心理学以及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管理学,基本还处于刚刚开始科学化的阶段,可能连一成比例都不到。
  
科学化是一个中性词,它仅仅代表着类似于现代化或者是工业化的过程,没有什么好和坏之分,没有被科学化并不是坏事。像文史哲艺这类学科,在我的有生之年都不会被科学化,因为它们不具备可证伪性。不科学,不代表它们不重要,它们对于人类,有更本质的意义。
  
可是夹在基础人文学科和基础科学学科之间的管理学,就比较尴尬了。管理学首先基于的是社会心理学这些远未被科学化的学科,它的科学化比例有限,得出的结论又能比较快地被验证,可复现性、可证伪性比较强。一旦复现,证明得出的结论错了,马上就能证伪。
  
这100年来,整个世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非常快的,社会心理变化也大,管理学理论的变化自然也不少。科学性弱、证伪容易、理论更新快,这些管理学领域的特性,导致“管理学大师”们出错概率非常大,理论容易失效,跌下神坛更快。比如管理学一直强调的,企业要做好长期的战略规划,现在这种大形势下,下周是不是会发生疫情、公司会不会被封控、员工能不能正常返工……
  
这些企业正常运转需要具备的要素都不确定,长期的战略规划似乎没有任何意义。放眼范围更广阔、时间轴更纵深背景下的大时代,不确定因素更多。陈春花这次“塌房”,除有人设瑕疵外,还有属于大时代变化背景下,管理学体系的自净系统启动的因素。
  
更要命的是,她这么多年被广为传播的各种理论逐一被证伪。
  
例如,陈春花之前经常引用瑞幸、乐视、摩拜与ofo等明星企业案例,来证明她关于企业应该追求“非连续性增长和指数型增长”的观点,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,这些企业相继出现问题,或破产,或整顿,或清退,有人就此批判她没有洞见真理的能力,是伪大师。
 
从个体来说,很多人对于这些所谓管理学“大师”的口诛笔伐,心里存的就是某种怨念:你说了那么多,让我花那么多钱上MBA听你的课,结果那些理论居然不灵了,肯定是你水平不够。而对作为她研究对象的这些企业来说,如果她总结的某些所谓“经验”、“秘籍”,随着时间推移,变得负面效应多过正面示范了,或者企业自身陷入了一些问题,说她没有水平,比说企业运作模式有问题,会更容易开脱。动不动用“江湖骗子”去定论学界的纷扰,是一种单细胞思维模式。
  
陈春花教授的困境,反映的也是管理学的困境:我们在一个没有科学化的学科里面,非要用科学化的观点进行输出,一旦这种经过科学化包装的决定性结论在践行中遇挫,就要对学界进行清洗。管理学的科学化过程,显然不是我们一代人可以完成的。
  
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各种“大师”塌房事件,甚至现在被奉为“现代管理学之父”的彼得·德鲁克,日本三大管理之父柳井正、稻盛和夫、大前研一等,都有可能在这种复杂多变的趋势下被掀下神坛。现在很多管理学学者,是在积极践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先行者,这是很好的社会角色定位。在大时代变动背景下,管理学科尚处于科学化发展未明确阶段,我建议各位管理学家,还是不要急于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,不要急于冲到台前当业界精神导师。多读读历史,看看“国师”们的下场。 
惹怒华为,管理“大师”陈春花塌房
  • 谱蓝云

  • 谱蓝云私域研究所

  • 谱蓝保

  • 孙明展

  • 飞慕课

  • 谱蓝财富

  • 蒲公英

  • 谱蓝保险规划预约

  • 谱蓝财务规划

  • 理财巴士

copyright@创必承 Trussan.com Limited 版权所有粤ICP备15022476号 Powered by Vancheer